销售热线:0551-63606467

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聚烯烃)本体技术的发明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瞿保钧教授

瞿保钧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4-87年和1991-93年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瑞典皇家工学院国际著名光化学家Bengt Rånby教授,从事聚合物光化学及聚乙烯光交联新材料制备的开创性研究,1987年5月获高分子加工工学副博士学位,1992年11月获高分子化学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底回中国科技大学任教至今。1995年晋升研究员,1997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评定为二级教授。

瞿保钧教授回国后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从事聚烯烃及橡胶高分子材料的紫外光辐照交联反应机理、交联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并开展其在电线电缆、热水管材、热收缩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曾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七五》和《八五》重大科研项目“光、电子交联材料”子课题“紫外光交联电缆材料”的研究;随后相继获获得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的资助;作为核心技术的主要骨干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清洁高效阻燃新技术原理”(2002-200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轨道交通用紫外光辐照交联膨胀型阻燃环保绝缘电缆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2008-2011),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项目“新型特种功能关键材料-交联聚乙烯高压绝缘材料生产技术开发”(2013-2015)。

1993年他回国后即组织研究组继续坚持在该领域从事研发,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发表了重要学术论文,并注重于及时地把光交联技术的研究成果与产业界合作共同开发,从而在紫外光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工业化生产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1999年在铁道部焦作电缆厂建造了世界第一条光交联电缆生产线,并由中科院和铁道部联合主持召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会,鉴定意见: “紫外光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生产新技术是一项我国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附件8)。2007年6月由清华大学、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上海电缆研究所、武汉高电压研究所等国内权威专家对中压(10~35 kV)电缆生产线进行了 “新产品和新技术” 鉴定,一致认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建成了国内外首条光交联中压(10~35 kV)电缆生产线”(附件10)。论著3部(篇);90年以来发表重要研究论文115篇(SCI收录)。作为第一发明人在紫外光交联电缆新技术和无卤阻燃新材料方面获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1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共获奖6项,其中除《2008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以外,其余均为排名第一。

 

 


以上图为公司研发科技人员博士毕业与瞿保钧教授合影(图1中间为瞿保钧教授;图2左为瞿保钧教授)